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之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立足太原实际,聚焦深度贫困,坚持精准方略,举全市之力推进,取得了优异成绩。社会扶贫、精神扶贫、健康扶贫、对口帮扶四项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省扶贫办的推广,太原市总体上告别了绝对贫困,进入了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新阶段,阳曲县还被确定为省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
荆 峰 太原市新闻中心主任。郭志鸿 太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勇智 太原市农业农村局扶贫科科长。丑高奇
太原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取得的成效。
“四抓”:一是抓责任落实,稳住“米袋子”和“菜篮子”。 二是抓特优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三是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四是抓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太原市脱贫攻坚整体情况
一、教育扶贫有新成效
制定了《2020年教育扶贫行动计划及任务分解》等文件,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确保太原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体系,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应助尽助。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逐步撤并整合90所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加快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20年娄烦、阳曲完成5所寄宿制学校改造任务。
二、金融扶贫走在全省前列
制定出台了《太原市2020年扶贫小额信贷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文件,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研判部署。截至目前,太原市扶贫小额信贷已发放贷款4322.25万元,涉及贫困户898户,完成总任务量2500万元的172.89%。任务完成率在全省排在前列。
三、健康扶贫落细落实
一是落细落实贫困人口“双签约”服务管理,确保娄烦、阳曲两县的慢病签约服务和“双签约”应签尽签。二是深入开展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攻坚行动,阳曲县、娄烦县共救治大病贫困患者1357人,累计救治2103人次,确保农村大病贫困患者应治尽治。三是进一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确保“一步到位,一单全清”。四是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确保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和少生病。截至目前,娄烦县132所,阳曲县115所村卫生室已全部达标。
四、消费扶贫有新成绩
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消费扶贫、产销对接等活动,共达成1.54亿元的农产品采购合同。另外,包村单位帮销农产品69.25万斤,销售额285.57万元,对口帮扶单位帮销农产品51.77万斤,销售额146万元。
太原市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太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完胜脱贫攻坚作为今年压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采取非常之举,拿出过硬措施,坚决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先后26次主持召开部署会、协调会、调度会,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牵头组织制定了《关于“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十条措施》等9个政策文件,统筹推进减贫防贫、扶贫企业开工复工、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消费扶贫“五进九销”等工作。具体如下:一是促就业,千方百计保增收。与人社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应对疫情决战完胜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有序组织外出务工、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等6项措施,组织开展了2020年“春风行动”助力脱贫攻坚线上招聘月活动,娄烦、阳曲贫困劳动务工就业人数达到21276人,比去年底务工人数高出2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前列。二是促发展,全力推动开复工。认真落实省政府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10项举措,出台了《关于克服疫情影响确保贫困群众产业就业增收的若干措施》,在优化审批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奖补力度等方面建立 “一对一”帮扶机制,助推带贫企业健康发展。14家省、市、县三级扶贫龙头企业、21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带动贫困劳动力788人。三是促销售,多措并举畅渠道。把消费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3月和6月,成功举办娄烦、阳曲、清徐三县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和“太原市消费扶贫暨名特优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签订农产品采购意向合同1.5亿元,网络平台观看人数、访问线上店铺人数超千万人次,销售额超百万元。
太原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市、县两级先后制定了《太原市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方案》《娄烦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阳曲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从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扶持措施,确保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得到有力保障,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一是立足“三保障”标准,全力完善新区安置配套。对照“三保障”标准,为全部安置新区配套完善了水、电、暖、路、厕、垃圾清运点、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卫生室、便民超市、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各安置点安全饮水到户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通讯集中覆盖率三个100%,就学、就医条件得到充分改善,搬迁群众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深入开展社区治理,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选好配齐基层组织当家人,在城镇安置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在行政村安置点优化了村“两委”班子,在自然村安置点健全了行政村原有“两委”班子基础上的基层小组。在城镇安置区配套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社保和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搬迁群众创出便捷的生活条件。
三是扎实推进拆旧复垦,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将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在 6月底前完成了全部拆旧、复垦、复绿任务,共计完成复垦复绿土地1180余亩。
四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强化就业保障。把发展产业带动、提供就业帮扶作为搬迁群众实现稳定生产生活的根本途径。娄烦县发展中药材1.1万亩、小杂粮6万亩、绿色蔬菜1.5万亩,马铃薯产业项目覆盖1.2万贫困户,带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左右。光伏扶贫项目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阳曲县在各安置点就地就近发展中药材基地500亩、千头猪场3个、百头牛场6个、大棚60亩、光伏2565千瓦,通过“村企融合”“村建户租”等办法强化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累计带动1500余名搬迁户从事种养殖、运输、加工等产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两县还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及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保证了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搬迁户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农村积累形成了大量集体资产,这些资产产权虚置、经营收益不清、分配不公开等问题日益突出,村民对家底一头雾水、模糊不清,对村干部失去信任感,引发大量矛盾,严重影响了党的基层政权。特别是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集体资产存在着大量流失或被村干部贪占的现象,老百姓要求将集体资产确权到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些地区率先开展改革探索,并逐渐扩展到全国。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通过清产核资,在全面摸清集体家底、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准确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成员通过持有的股份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收益分配。此项改革有效地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盘活了集体经济,促使荒废或闲置的资产资源保值增值,让农民群众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目的是将集体资产确权到成员集体,从根本上改变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的虚化状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有利于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的一项制度创新,其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太原市改革工作于2017年正式启动,杏花岭、晋源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央试点单位,两区改革工作已于2018年圆满结束并通过中央验收。2019年,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被确定为第四批中央试点县,我市被省政府列为整市推进改革单位。目前,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收尾阶段,清产核资数据已全部录入农业部系统平台,经清查核实、价值评估,全市共核实资产总额752.41亿元,集体土地面积701.39万亩,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数127.6634万人,折股量化金额97.35亿元。晋源区、杏花岭区两区充分利用改革成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连续两年分红,总计6687.7万元,真正实现了“村民变股民,年年有分红”的改革目标。
下一步,产改工作的重点:一要在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运营管护,规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让他们分享改革成果;二要在着力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上下功夫,落实股份占有、收益权,完善继承权、转让权,探索抵押、担保权,在“还权于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赋能于民”;三要在明晰集体经济组织、党支部及村委会的职能关系上下功夫,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需要且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实行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承担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村民委员会做好村民自治事务。
脱贫是基础,振兴是目标。下一步,太原市将坚持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同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引领项目和特色产品,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切实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