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银保监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引领辖区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加大对地方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一、聚焦经济转型发展,优化金融有效供给
(一)信贷投放持续加大。按照大同市“传统产业内涵集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的发展方向,引导银行业机构积极对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清洁能源、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积极筛选、组成由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公司等53家金融机构派出的66人、11个金融专家服务组,对辖内11个县区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2月末,辖内银行业贷款余额2066.24亿元,较年初增加73.35亿元,增长3.68%。转型综改项目贷款余额362.4亿元,增长3.03%。推动辖内全部银行机构入驻“信易贷”平台,2021年末,成功授信1155笔28.38亿元,信贷规模居全省第二。
(二)风险保障稳步提升。积极引导辖内保险机构推动提升大病保险职工筹资水平。辖内大病保险职工筹资水平由全年的每人120元提高至156元,城乡居民从85元提高至100元,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通过现场检查、实地督导等方式,引导车险市场有序发展。截至2022年2月末,大同辖内车险保费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12.76%。车险保额1768.08亿元,同比增加53.45%。车均保费1938.02元,同比下降8.68%。车险“降价、增保”效应持续显现。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市保险业资产总额214.34亿元,同比增长12.82%。实现保费收入21.93亿元,同比增长6.22%,超出年初目标1.22 个百分点。
(三)绿色金融有序发展。制定《关于辖区银行业加快发展绿色信贷的工作方案》,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出台绿色信贷实施细则,从绿色信贷审批、设立专业部门、薪酬奖励等方面提出倾斜政策。联合市金融办、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大同市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1年工作要点》,加快大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均衡、有序、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123.24亿元,增长14.67%。清洁能源领域保险保费收入391万元,同比增长26倍。环责险承保机构由去年同期的6家增长至12家。
二、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一)推动金融文旅融合。鼓励各机构为云冈古镇大景区建设工程、古城旅游建设、恒山、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文旅建设项目,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引导保险公司针对户外出行等场景,强化风险保障,打造一揽子保险产品解决方案。针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要求各银行机构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对经营暂时受到影响的机构不能盲目抽贷、断贷。截至2022年2月末,辖区旅游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23.42亿元,旅游保险业务范围持续扩大。
(二)创新特色金融产品。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大同特色产业,创新金融产品。如大同农合机构推出菌灵宝、富民贷、租金贷等30余款信贷产品。围绕大同市黄花产业,推出“黄花贷”、“黄花价格指数保险”等金融产品。金融助力小黄花变成产值达30亿元的大产业。制定完善《大同市推进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小杂粮、黄花、黄芪、红芸豆等地方特色险种,“大同好粮”叫响全国。
(三)积极支持煤电保供。针对去年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的情况,我分局第一时间建立金融支持能源安全保供工作专项小组。要求各银行机构通过开辟绿色服务通道、配备专项信贷规模等措施,积极保障煤电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2月末,大同传统煤电行业贷款余额942.6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高达45.62%。
三、聚焦市场薄弱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一)优化信贷结构,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将“首贷户”、信用贷款等列入季度通报范围,推动信贷结构优化。严格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积极支持受疫情影响的普惠型小微企业,做到“应延尽延”。截至2022年2月末,辖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83.47亿元,较年初增加21.36亿元,增长4.6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94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8.91亿元,较年初增加11.97亿元,增长9.43%,贷款户数增加581户,实现“两增”。
(二)巩固脱贫成果,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开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回头看”。银行机构服务覆盖全部行政村,保险机构服务覆盖全部乡镇。为辖区81个乡镇指定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截至2022年2月末,脱贫小贷余额6.6亿元。连续三年全省率先完成投放任务。
(三)强化减费让利,提升纾困惠企金融服务能力。督促银行机构严格落实各项服务价格规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市银行业机构累计取消收费项目59项,降低收费标准78项,去年以来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17亿余元。全年银行业贷款平均利率4.27%,较上年度下降0.3 个百分点。2021年末,法人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4%,全省最低。银行业机构为20.7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偿还本金。
(四)增强监管实效,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紧抓信用风险防控,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降至5年内最低。推动高风险社改制,共完成6家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工作。召开村镇银行风险防控专题工作会,压实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责任,村镇银行各项监管指标持续向好。围绕消费误导、人员混乱等开展保险市场乱象治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险机构“清虚”人力4225人,引导24家“三无”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
四、2022年的工作计划
大同分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辖区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和提质增效,服务大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是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引导银行保险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确保支持煤电传统优势产业、做好能源稳产保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支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支持大数据、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专精特新”发展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领域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大新市民的金融支持,推动农险“扩面增品提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县域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应贷尽贷”。
三是加强民生服务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网点布局,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适老化水平。围绕养老、家政、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疫情防控、教育助学、公共卫生、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大金融支持。丰富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四是防范化解重点风险。持续关注不良资产风险,加大处置力度,确保处置总量不低于上年。稳妥处置重点机构风险。做好农合机构、村镇银行等中小法人机构的风险防控工作。要贯彻落实五部委关于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指导意见,压实机构风险处置主体责任。强化对市场乱象整治发现问题整改,提高内控合规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
总之,大同银保监分局将继续突出监管引领,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保障重点项目融资,持续加大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为实现大同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注入金融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