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此生最长的路,就是回家的路。3月19日上午9时,常德市公安局一楼会客厅里,62岁的山东妈妈高云真见到失散30年的女儿崔小燕顿时泣不成声,两人紧紧相拥。面对妈妈反复呢喃的道歉,崔小燕一边为她抹泪,一边轻声安慰着“不哭,不哭了”。
30年前,两岁多的崔小燕(原名“石华”),随母亲到市场上赶集被人流冲散。多年过去,当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她便开始通过多种途径寻找自己的母亲。
终于,在常德市公安局及“宝贝回家”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采集DNA样本比对,她与失联多年的家人团聚。
在崔小燕33岁的人生里,“妈妈”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符号。
从她有记忆开始,家里只有养父和哥哥,十几岁时,无意中得知自己是抱养的孩子,从那时起,崔小燕对于母亲的渴望就更为强烈。
“有时候是一串电话号码,有时候是一个名字,有时候,是一个模糊的身影。”无数次,崔小燕从梦中惊醒,慌忙找笔,想记下梦中的一切,可总也记不清,梦到的到底是什么。对于童年的记忆有限,没有随身物件,崔小燕的寻亲之路,一走就是十几年。她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寻找,才能抵达母亲所在的方向。
2013年,崔小燕将自己的寻亲信息登记在“宝贝回家”官网上,并在宝贝回家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来到常德澧县公安局进行DNA血样采集。六年后,这份血样终于与另一份DNA血样重合,这叫做“DNA盲比”,当这种信息检索碰撞出火花,也意味着,崔小燕的寻亲之路终于画上圆满句点。
“今年春节,争取带着孩子和妈妈一起过年。”3月21日,崔小燕向潇湘晨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寻亲故事。
分离
在菜市场被人流冲散
3月19日,在常德市公安局一楼会客厅,时隔30年,崔小燕第一次见到日思夜想中的母亲高云真。“妈妈短头发,中等个头,看着很和蔼,讲着一口山东话。”崔小燕说。
这次会面,崔小燕还见到了自己姐姐石慧。在母亲和姐姐的描述中,崔小燕一点一滴还原了童年的记忆。
崔小燕原名“石华”,在很小的时候,被改嫁的母亲带到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继父家。1988年4月25日11点左右,高云真骑自行车载着2岁多的石华去单县南郊市场。因为市场上人多,她叮嘱石华站在自行车旁等,自己去几步开外的地方买菜,没想到,再回头时石华就不见了。
高云真去派出所报了案,在单县电视台发布了寻人启事,发动亲戚朋友找遍了单县的大街小巷,仍然一无所获。
“妈妈说,我走丢的时候,穿着蓝花棉裤,粉红色单鞋,双耳后有耳疮。”崔小燕告诉记者,时隔多年,母亲依然能记得当年自己的种种特征,这让她十分感动,“总以为,只有我在思念妈妈,其实她每天也是这么想找到我。”
思念
母亲保留着她所有的物件
与女儿走失后,高云真十分自责。“妈妈当时病了好几天,一直念叨着自己怎么不把妹妹看紧点。”石慧告诉记者,这些年,找到妹妹成了母亲的执念。登过寻人广告,找电台电视台播过寻人启事,一打听到哪里有年龄相仿的女童,高云真就奔过去相认,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而有些迷信的母亲,经常会花钱请算命先生看相,一旦算命先生说妹妹可能在哪个方位,高云真就找过去。
2018年底,“宝贝回家”志愿者“烙铁”看到了高云真发布在网上的寻人启事,感觉和崔小燕有些相似,便联系到了高云真一家,并陪同高云真前往当地公安部门进行血样采集。经过技术员的两次检验,证实高云真和崔小燕的血样符合亲缘关系。
石慧告诉记者,这些年,尽管付出了许多,但寻亲之路并不顺利。为了保留记忆,高云真珍藏了“石华”用过的玩具、穿过的衣裤。“妈妈总是摸着妹妹用过的玩具,有时候一发呆就是半天。”
团聚
想补齐和母亲的回忆
3月1日下午,崔小燕带着妈妈回到自己的婆家:澧县甘溪滩镇。见到崔小燕和老公的结婚照,高云真欣慰地抚摸起相框。得知女儿已经有了两个女儿,高云真也买来了玩具。见到外婆,两个外孙女也特别亲热。
一家人团聚三天,崔小燕和母亲姐姐同吃同住,带着母亲参观了自己家和工作的地方,带着母亲姐姐去爬了山,去寺庙拜佛还愿,“想给妈妈买几身衣服,她拦着不让我花钱。”3月21日,高云真和石慧返回老家,临行前,母女三人依依惜别,“今年春节,一定要带着丈夫、女儿回趟老家陪妈妈过年。”
寻亲
两次DNA比对确定亲缘关系
“崔小燕的基因分型在库里孤独地等待了多年。”常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技术员胡拓感慨,自2013年采样并将其基因分型上传到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走失儿童DNA数据库后,通过检索一直都没有找到与她符合亲缘关系的样本。
直到今年1月4日,当胡拓再次用崔小燕的血样在数据库中碰撞时,竟奇迹般地提示,其与一对走失儿童父母血样符合亲缘关系,但对血样进行位点比对时,胡拓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半对容差。为了精准确认身份,胡拓立即通知崔小燕和这份样本主人重新采集血样。这次,她采用了40个位点的试剂盒进行复核,在一个月之后最终认定两份样本符合父母-子女亲缘关系。
胡拓介绍,采血获得基因分型,将结果导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是寻亲捷径,DNA数据库能自动比对,即便儿童走失/被拐多年之后体貌特征发生变化,身源难以识别,警方依然可以准确、快速地认定被拐儿童的身份。但受限于部分走失/被拐儿童父母缺乏血样采集意识,往往走失/被拐儿童的血样采集后,长期在血样库里碰撞不出相同样本。
“这也是我们工作的痛点之一。”胡拓认为,长期以来,寻找走失儿童依赖的方式传统单一,早期的张贴广告,或登报寻亲,之后发展为电视寻人、网络寻人,虽然有一定帮助,但受限于时间、空间制约,寻亲过程依旧困难。目前公安机关能主动管控采集身份不明的儿童信息并上传到打拐库,而库中走失/被拐儿童父母血样很少,如果走失/被拐儿童父母能了解到打拐库这个平台,通过在户口所在地刑侦大队采血的方式进行寻亲,将会大大增加失散亲人团聚的机会。
本报记者陈诗娴实习生张梓凡长沙报道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