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西聚焦传媒!

李笑白作品:门饰艺术价值

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22 17:55:31


中国古典门饰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观念、设计理念思潮,其深厚的哲理、质朴的品格、融于自然的乡土环境,成为独树一帜的地方唯传统建筑文化。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建筑造型的发展和升华,其自然表现着中国传统门饰艺术是抽象、幻想与具体的有机融合,承载了有久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礼制文化以及民俗观念,是我国传统的门第符合和重要的装饰语言。这就是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技术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强烈的民族传统韵味:它更重要的是文化元素价值和思想观念价值,还有古物考究价值,需要我们去认掘。那么,门饰艺术就好比一幅美术作品,能体现出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达到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

那么,门饰艺术价值,就按照逻辑思维,从历史的文化角度来说,大致归纳为四大门饰艺术价值:一、考究价值,二、理念价值,三、民俗价值,四、审美价值。

以下就用四类价值来叙述:

一、考究价值

门饰艺术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又是遺迹的考究文化价值。历史的剖析并不是通过门饰自身的年轮,而是通过剖析、了解物化于门上的文化历史。历史是过去的文化,唯独从文化中去解读オ能真实地感受到历史,而门饰艺术的考究价值是传统文化,它附着于门上,成为历史解析者的原始素材。门毕竟是死的,而众多的文化能活生生地再现历史,有机地展示曾经的历史。古典文化在门上体现的这种历史记录要远比文字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它使得当下民众能参与进去,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古典文化使得与门有关的历史不再成为死气沉沉的文字,可闻、可见、可实践。与门饰有关的营造民艺,工匠成为最专业的历史专家,他们不仅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直至明清一脉传承下来的营造门饰法,能够做到如数学家,按图索骥,还能照章制作,完美还原历史原貌。即使在传承的过程中的营造法式发生变革或者被舍弃,但是,娴热并且经验丰富的工匠依然能够作出解读和复原。门饰艺术考究价值并不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遺产,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有好多门饰艺术的精品因为各种因素已不复存在;但是,也有民间的各种资料大量存在,同样比单一的历史记录要丰富得多。

那么,门饰艺术考究价值是从历史的方法论和客观因素去挖掘,取其精华,运用于门饰的实物来分析。如著名华人收藏家虞坚收藏一对错金银饕餮纹铺首门环,是战国时期的实物;这对铺首是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县李欲村,此对“饕餮纹铺首”制作工艺极为精细繁杂,是古代的极品。从“饕餮纹铺首”整体来看,形象造型生动,形神兼备,头角向上往里卷,兽面双目突出,双眉宽大,额部似山角尖形,嘴含葫芦形阴环,乃为战国时期的杰作。总得来说这对“饕餮纹铺首”反应了当时的高贵奢华,有着威严而凶猛,是特殊时期不可缺少的“饕餮纹”装饰风格与象征为代表,以用其镇凶避邪。所以这对“饕餮纹铺首”最终得到门饰艺术的考究价值,这样的艺术价值就是从门的装饰元素来体现意义和内容,包括寓意、语境、形式、特点、风格等方法论。出土的“饕餮纹”铺首装饰,就是门饰古物艺术价值,是解释着人类的历史文化轨迹,也是一种艺术的特色形式,同样是一种文化价值遗产。因此,门饰艺术价值承载了历史文化的精神信息,依附于古建筑的装饰主体而存在,使古人创造了统一和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价值!

此门环,是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饕餮纹铺首”,表示威严凶猛,用以镇宅避邪。

二、理念价值

中国典门饰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将许许多多事物熏陶的绚丽多彩,折射出自身的价值。那么,门饰艺术理念的价值是反应出理念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认识,表明理念中陈述的现象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形式,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在进行。

如:中国古典门饰艺术的色彩与礼制等级就存在着理念的内涵与形式。正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做《伤宅》诗云:“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即为红色。在封建社会能乐居朱红大门内的人家,绝非等闲之辈。中国传统建筑有很强的色彩等级划分,如《礼记》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宫廷建筑多用红色、黄色,而民间建筑只能是青砖、灰瓦、白墙。中国古代对红色怀有特殊的感情,红色受到重用,因其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巫术象征及色彩崇拜等原因,正因为此,丹红才被赋予封建等级的意义。 汉代卫宏《汉旧仪》说:“丞相听事阁曰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人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原来官署不漆朱红,是为了区别于天子,如此可见,朱漆大门,曾是至尊至贵的象征。由此,朱户还被纳入“九锡”之列。所谓九锡,盖指天子对于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即赐给九种器物,即车马、衣服、乐则、朱户、宫矢、斧钺、纳陛、虎贲等。可见朱户的传来是多么不易,要等待天子的赏赐。

至于黄色之门也极其显贵,以至唐代用“黄阁”指宰相府,用“黄阁”借喻宰相。除去门色之外,门上的门扣、门环、门钉这些实用的功能都被赋予了等级的意义,它们和门色共同组成了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明朝初年,朱元璋颁诏申明:“亲王府的大门丹漆、金钉、铜门环、门钉用九行七列共六十三枚;公主府大门绿漆、铜门环、而门钉减少两列用四十五枚;公侯门用金漆、锡门环;一二品官府内用绿漆、锡门环;三至五品用黑漆、锡门环;六至九品用黑漆、铁环……

可以看出:从帝王宫殿的大门到九品官的府门依次是:红门、金钉、铜环;绿门、金钉、锡环;黑门、锡环;黑门、铁环。从门的颜色上分是红、绿、黑,从门环的材料上分是铜、锡、铁,由高到低,等级分明。杜甫《与朱山人》诗曰:”相送柴门月色新“,诗人所说的”柴门“便是民宅的门,荆条、木枝,原始的木色。清代李渔说:”及肩之墙,容膝之屋,俭则俭矣,然适于主而不适于宾“,从古至今门户都要与主人的社会地位相衬。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唐代《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那么,门饰艺术理念,还有一种实用的空间与艺术 形式, 就是 中式传统空间均具有时间的流动性。如同文学、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一样,空间是鲜活的、流动的、具有生命力。所以,门饰艺术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门不仅仅是供人出入,还可以使室内外空间发生流通变化,门和窗更重要的功能是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如《易系辞》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意思是说,关起门来,室内空间幽暗封闭,就是“坤”,亦即“阴”;打开门时,阳光射入,顿觉开敞明亮,就是“乾”,亦即“阳”,随着门之开闭,室内外空间阴阳变化,无穷无尽。

在传统的理念庭院式布局中,以建筑外部开放空间为阳,则大门内的过渡空间为阴;在理念的空间当中,门“成为《易经》中阴阳空间变化的关键,门在这种阴阳变化过程中有了积极的意义,空间与艺术形式的格局,只在变化的过程中才有意义。

门饰艺术的建筑,不仅是一幅幅变化无穷的自然风景画,而且还是心灵的窗口。杜甫的《绝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过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正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又如唐代杜牧《旅宿》:“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等妙句,同样把无限的空间拉回到有限的理念之中。还有“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所有这些,都是通过门窗打通了大自然与人的隔膜,使外部美妙的大自然流入小空间之中。”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与无限中回归有限,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此大门,于一九年八月上旬拍摄阳曲县河上咀村。称之为“民宅黑色大门”,反应了“门户”是普通百姓家有钱的装饰大门,但是等级制不同,地位低下,胜过一般百姓家的门色。

此二图是北京故宫的皇家门饰,反应着权力的象征,带表着等级制的富贵。

此红色大门,称之为“西藏贵族红门”,反应了贵族的奢华,取意蕴红色压邪气,表示权力的等级制。

三、民俗价值

民俗学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但它是社会科学中发展程度最低的学科。学术界有种说法,民俗就是“民间文化”。

那么,民俗是从原始宗教和巫术演变而来,经过民间长期传承,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比如贴春联、贴门神、挂红灯等。这些习俗装点了节日的氛围,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又寄托了人们驱鬼避邪、保平安的心愿。

门饰艺术民俗价值,最重要的就是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传统理论。作为民俗传承内容之一的民间俗信,在民众生活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并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成为严格的民间禁忌。

在古代,民间信仰与宇宙观息息相关,人们认为宇宙分为“虚幻的天国、超现实的冥府、人间现实环境”,这种宇宙观体现在民间建筑空间上,神、鬼、人分别对应了各自的居所,而门是它们之间连接点。诸神居所如土地庙女埚庙,一旦进入庙门,俗民言行受到约束,神圣感油然而生,不可随意走动,喧哗。门饰艺术的民俗维系功能不仅仅能统一群体行为,也能统一民众心理。由于生产生活习俗、信仰习俗、岁时节日民俗、礼仪民俗、科技民俗、艺术民俗等之间存在差异,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门饰艺术文化。那么,门饰艺术作为建筑元素,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成民间文化集中展示的符号,门上的图案、符号、挂饰及门周围的装饰,不仅仅完成身份地位的划分经济规模的描摹、政治等级的界定,同时,又是民俗心理外化于门上的体现群体结盟、凝聚、能量、向上的标志。比如,徽州地区徽商众多,拥有雄厚的民间资本,作为徴派建筑重要元素的门,也体现了独特的门文化。青石门框,黑色大门,灰砖门脸,四周白墙衬托,横梁上的方斗和屋檐下的条砖雕刻装饰分布均匀,黑、白、灰三色呼应,形象十分作出解读和复原。民俗并不等同于非突出,形成了具有吸引力特色的心理认同和审美取向,拼识度极高,这些都符合当地民众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观念。门饰艺术作为实实在在的物体,在原始思维中不仅仅要防止大自然中可见的威胁物,同时,也要防卫超现实的威胁物和防卫方式主要通过对门外妖魔鬼魅的驱赶、恫吓和对门内吉祥文化的累积与推崇,实现对超现实物的防卫,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却有广泛而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人相信死后化为鬼,在地府受阎罗王的审判,依照前世功过来决定受到什么待遇,对于那些结果不好的鬼来说怨气很重,企图报复世人,人们因此建立了很多防鬼的措施。

于是,俗民发挥了民间智慧找到许多镇宅辟邪之物,赋子民间意义。仅就门饰艺术来说,镇宅辟邪的民间饰物就不胜枚举像太极、八卦、圆镜、筛子、剪刀、伸面等。筛子象征千里眼,剪刀指的是诛杀一切魑魅魍魉。例举,就拿山西丁村民居大院,大多数的门环装饰,都是狗头形状和动物形状的样子,所以说当地人认为能驱鬼避邪,恰恰是反应了民俗价值观的思想。又如门上的圆镜俗称照妖镜,又称白虎镜或倒镜。中国古代有一种观念,认为镜子是一种天意的象征。《抱朴子・等涉》中说妖魔鬼怪可以变成人形,进出住宅,而镜子会让这些妖魔鬼怪无所遺形。于是,与门有关的时令节日礼俗,如端午节门上挂艾叶蒲剑,砝病防鬼民众除了要通过门的民俗文化功能驱赶鬼怪,同时,通过増强门内的吉祥纳福纹样和装饰的积累与推崇实现防卫功能。隔扇门的格心、门板以及看叶、门籍、门联等处使得吉祥纳福的力量随处庇佑民众,增强民众的福瑞,抵御灾祸和疾病,实现防卫的功能。

门饰艺术民俗价值、是在中国古典建筑史上自古以来便是一种备受重视的建筑形式。它们的形式和内容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重色彩,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强烈的民族情趣价值观,所以说门饰艺术民俗价值、都是民俗文化价值的载体。

此门环,称为“蝙蝠门环”,于九八年五月上旬拍摄于山西襄汾县丁氏家族宅院,正是反应的民俗价值,所表达的是祈福观念。

此门环称之为“猫头门环”,于一九年九月下旬拍摄太原晋祠。表达了“门户”的“貓头”谐音为“耄耋”;按古人的说法有两种:其一:“耄耋”就是指不惑之年,反应了人生经历了风霜雨雪,是人生的气度和境界。其二:“耄耋”表示岁数很高,象征着“门户”延年益寿,永保青春。所以,此门环“猫头”栩栩如生,达到了审美观的价值,真是精美绝伦。

此门环,拍摄于九八年五月襄汾县丁村民居大院,称为狗头门环,用以防盗,表示镇宅避邪。

四、审美价值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说:“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手工艺的大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

中国古典门饰艺术,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艺术方式和手段。它通过尝试和积累孕出成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最终将审美理想形态化。那么,关于审美的内容:“所谓形式是指某一种或某一类的实体,即外部表现。形式实质上是一种美的体现,形式的发展是审美的特定事物,或者以内容和思想来加于完善等。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是关于感觉性的学问底意思。在西方美学里,审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两者是有必然的联系,是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总的来说,西方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的类似,具有壮美的阳刚之气,追求崇高是西方生命的博大力度,精神的深邃升华。正如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图”的思想境界,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主要精神。无论是西方美学,还是中国美学,都是讲“境”,“真”。东方美学是着重于“意”,是从“意”到“境界”。而西方美学是着重于“真”,是从“实”到“真”。归纳起来,东方尚意,西方求真的美学思想。

一种艺术的形式与审美,都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或一种文化的表现,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其次是传达出特定的文化信息及它的社会属性。不论如何,门饰艺术,都是一种创造形式和审美的思想性。其一,从形式来说,如丁氏家族的两扇门上装有“狗头门环”,包括木刻花瓶花印,铁皮乳钉构成了“福寿”图案,这是富有豪华的门饰艺术。它在构图上多数是追求饱满完整,丰富匀称,外形轮廓浑然一体,形象鲜明,强烈突出,但细部对比富有变化和创造。如:宗白华论艺术形式美的一句话:“在艺术创作中要有形式的创造,所谓形象就是内容和形式。”这完美的形式,深深地表现了民族精神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节奏。其二,从丁氏家族的门饰艺术的审美来说,所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和人生观,宇宙观和人生观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源泉。“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这段话是宗白华论艺术境界的情咸表现和审美思想的力度。宗白华的论美,是生命的深度和灵魂的体悟。在这种生命的体悟下,只有崇高而壮美,才能反映出心灵的光彩。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来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艺术,是具有很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因而,在这种传统的审美意识中,既能融通于民族艺术的心灵,同样也是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要求,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艺术源泉。

然而,门艺术的审美价值,是离不开象征寓意为表现手法,象征寓意是以比喻、谐音、象征等手法,尽量采用广大民众所熟悉和喜爱的内容或形象,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象征是以具体的形象来指代某种抽象的含义或概念,或创造一种抽象的符号来加以表示。如我拍摄的三种门饰艺术作品,就流露了象征性的寓意;

其一,《葵花门环》作品,象征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红,财源旺盛。

其二,《六合门环》作品,“六合”谐音为鹿鹤,鹿鹤相逢,喻意为长寿。“六合门环”暗示了家人如意顺归,象征着延年益寿,福如东海。

其三,《狗头门环》作品,表示镇凶辟邪,象征着民官之气象。这三种例子巧妙的寓意了象征手法,即表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技能,也体现了民众的人生观和愿望。但是,从民宅门饰艺术的形式和审美角度来看,美的东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形象也就没有美。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具体形象才能引发人的感受和联想。虽然美的东西是具体的和形象的,但并不是所有具体形象的事物都一定是美的。只有那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形象才能引起人的美感和审美需要。无论是题材、内容、形象、造形、构图、布局和对称等,恰恰服从了中国民间文化观念和“三教”哲学观念,而不仅仅拘泥于一般的生活表面现象,打破常规,富于浪漫,想象和夸张追求观念中的真实,是民间传统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象征表现,而且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意为人们所承传。

关于门饰艺术的审美价值,它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的艺术形式,不仅具备了审美功能,同时又具备了文化功能,它还有着民俗生活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其通俗的特征也正是其本身固有的特色。这种通俗是一种质朴无华,单纯率直,粗犷豪放的亲切感、真诚感,以及民众现实生活的审美体现。正如孟子曰:“充实之谓美”。这句名言,正是适合于中国哲学“生命本身”体悟的精髓。“充实之谓美”是显示出真实与再现的传统思想观念,是形成审美特征所具有的独特而又丰富的内在意蕴。它包含了人的无限精神容量和情感氛围,构成它特有的格局与审美价值,其目的是反映了中国美学对美与真的思想境界。所以门饰艺术的审美价值,它作为一种审美形式时,又是一种物化了的智慧语言。它作为一种审美形式时,最终是一种悟性和精神化的艺术。

此门饰,外在的形象,中间有个寿字,万子纹圆圈包围着正中央寿字,六边如意角,合起来表达为万字不断头,延年益寿,事事吉祥如意。从造型来讲:此图门饰细腻凸出,阴刻线和阳刻线分明而清晰,达到了审美观的价值,真是独一无二,精美绝伦。

这个门环是“狗头花蝙门环”,达到精美绝伦的效果,有着审美的价值。

此图是中国门饰的样板,反应着中华五千年的图腾象征,达到一种审美价值观的趣味,显示出精美绝伦的中华标志。

作者:李笑白

简介:原《会计之友》杂志社副总编、兼美编记者,杏花岭区会计学校校长,文化学者。

中国摄影艺术家学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学会、会员,省科技期刊协会理事。

主要摄影作品简介:

一.《日暮山村》于九二年荣获香港画报金奖。

二.《老门生辉》于九八年六月荣获山西省“古城拾遗”柯达杯二等奖。

三.《古刹神韵》于二000年七月荣获首届世界华人摄影艺术赛铜牌奖。

四.《探矿者》于九一年第七期荣获上海现代摄影杂志一等奖。

五.《民宅门饰艺术荟萃》编入中国摄影家论文奖。

六.俗说逝去的风韵“门环”被中国知网和中国百度网收藏。

热门图片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