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素有中国古建筑艺术宝库之称,而晋祠就是这个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中国晋祠,是西周时期唐国侯姬虞的祠庙。这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沟渠池沼熠熠生辉。微风吹过,檐铃作响,古树枝叶随风飘摇。这里山明水秀,古木葱郁,池沼亭台如星辰般遍布,熠熠生辉,这里是现代都市中横亘古今的著名风景区,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晋祠内文物精品众多,涉及多种艺术领域,其中不少是孤例和范本。阳光下的古建筑焕发着迷人的光彩,颇有江南园林的柔美之风。
圣母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宝中之宝,是因为大殿的梁架采用了“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形式,这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而《营造法式》又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建筑专用书。
圣母殿——“显灵召济圣母”
简单来说,这一形式就是运用了建筑学上的柱升起、柱侧角、减柱法等。殿周柱子均向内倾,形成侧角,平柱至角柱逐渐升高,造成升起,致使屋檐曲线弧度显著。
四周的柱子皆向内微倾,构以侧角;四根角柱向上升起,使得大殿更加稳固、灵动,前檐四角翘跃如飞,华丽优美。角柱上一周用斗拱承托着屋檐,斗拱样式复杂,屋檐深远翼出,上下重檐伸缩有致,遗韵蹁跹。晴天,光线透过圣母殿的重重屋檐,倾洒在斗拱与廊柱上,明暗相间,大殿显得愈发柔美。圣母殿前廊廊柱盘有8条木质蟠龙,均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作跃跃欲飞状,造型大胆、手法精致、栩栩如生,为中国现存木构建筑中最早的蟠龙大柱。
蟠龙大柱
献殿——“金大定八年岁次戊子良月创建”
历史建筑
献殿,位于晋祠古建筑群中轴线上,西倚鱼沼飞梁,东临金人台(古莲花台),是供奉供品以及祭祀圣母的殿堂。据殿内明间脊部攀间枋所留题记:“金大定八年岁次戊子良月创建”,可知其创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晋祠志》载,献殿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及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行重修补葺。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建于 1.4 米高的青石砌筑的台基之上,当心间辟门,四周施以槛墙,墙上立栅栏围护,整体开敞轻巧,犹似一座凉亭。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结构形式为“四椽栿通达前后檐用二柱”,斗栱简洁疏朗,五铺作双下昂,屋顶形式为单檐厦两头造,筒板瓦覆顶,脊饰为琉璃雕花,整个建筑虽为金代所建,但宋风犹存。
对越坊——“对越在天”
建筑风格
对越坊,位于晋祠中轴线上,为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拱密致,纵横交叉,整个造型玲珑剔透,华丽典雅。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牌坊左右蹲坐铁狮一对,气势雄壮不俗。“对越”出自于《诗经·清庙》中“对越在天”,意味宣扬祖先功德。匾额上的“对越”二字,整饬遒劲,同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如果说水镜台是“秀丽之笔”,那么“对越”则是“雄奇之笔”了。
一座牌坊的建式,整座牌坊三门四柱,檐下斗拱繁复华丽。今年早些日子在江南举办了博览会,其中就把这座“对越坊”复刻至现场,可惜制作粗糙,不忍细看,斗拱之美荡然无存。
水镜台——“殿、台、楼、阁”
水镜台,第一座精妙建筑,始建于明代,为神明唱戏的场所,结合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一面屋顶是重檐歇山顶,一面是单檐卷棚顶。造型雄齐,雕刻彩绘精细。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难老泉——“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难老泉亭,俗称“南海眼”,为八角攒尖顶。《北齐书》载,难老泉亭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距今有近1500年了。现在的难老泉亭为明代嘉靖年间重建,斗栱昂嘴,为明人手法,是北方亭榭建筑的典型。难老泉亭的造型颇为精巧,利用硕大半拱下昂后尾,承托内拽枋再以戗支撑雷公柱,运用杠杆原理,使内外檐两侧的荷载趋于平衡,侧角收分非常明显,特别是柱脚围栏周匝,更保持了它的稳定性,整个亭顶坡度很大,此亭的做法依然保留了北齐风格。
晋祠的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中部建筑,结构宏伟,以艺术价值高贵而著称;北部建筑,依山势而建,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部建筑,既有楼塔耸峙,又有泉水环流,以风景诱人而驰名。这些建筑虽不是同一时期所建,却好象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其中,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和金代建筑献殿,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