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西聚焦传媒!

追忆泊头市原政协委员、“煤炭大王”杨树森

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24 07:22:25


题记:泊头市是全国著名的铸造之乡,在沧州狮城公园的广场上就坐落着一座由泊头人铸造的铁狮子,体积是原铁狮的1.32倍,高6.905米、长8.532米、宽4.180米,净重100.08吨,设计“寿命”2000年。新铸造的沧州铁狮子成功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为世界上一次性整体浇铸最大的铁狮子。铸造业的兴起,带动了煤炭行业的繁荣。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泊头市就曾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煤炭大王”——杨树森,他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创造了一个个商界神话。如今,减少环境污染,实施节能减排,煤改电铸造、煤改气取暖已成为大势所趋,煤炭行业日渐萧条,烧煤取暖即将成为历史。今天,让我们再次追忆这位“煤炭大王”的传奇经历,以此纪念改革开放初期那段令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记的日子,纪念这位曾经为泊头市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的商界骄子,纪念曾经深深印在我们脑海的煤炭时代。

2006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在泊头市西关北街一个普通的小院里,我们见到了当时已经78岁高龄的杨树森老人。这位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闻名泊头市的“煤炭大王”依然精神矍铄,非常健谈。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谁能想得到这一处只有四间平房的小院主人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驰骋商场,斥资400万元购买45节火车皮经销煤炭的商场骄子。

下午的阳光温暖的斜射进客厅,暖洋洋的,给人舒适的感觉,交谈的气氛宁静而祥和,在老人的缓缓叙述中,我们逐渐了解了老人的坎坷经历。

杨树森老人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曾是泊头市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常委,沧州市人大代表。1928年,杨树森出生在河北省河间景和镇景和村一个革命家庭中,从他懂事起,就目睹了军阀混战和日本鬼子对我领土的铁蹄践踏,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这一切,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他发誓,有一天他会尽其所能,让所有的穷人能过上好日子,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吃的饱,穿的暖。1944年,是杨树森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华北抗日名将吕正操将军率领的部队路过河间,十几岁的杨树森缠着一名连长非要参军,部队首长看他聪明伶俐,就破例收下了他,从此,杨树森就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特殊的解放军战士,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在部队上,由于他作战勇敢表现出色,到全国解放时,杨树森已经由一名战士成长为解放军的战斗指挥员。

1952年,杨树森专业到山西省公安厅劳改局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杨树森长期以来在部队养成的耿直性格,在一次批斗右派的斗争中,讲了几句同情的话,便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小辫子,列入了右派的行列,一气之下,杨树森辞去工作,回到了河间老家。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到华北大地,吹到了河间这座平原上的小县城。杨树森所在的景和镇景和村也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杨树森一家分到了10亩责任田,可是经过了几年的耕种之后,杨树森发现只能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与自己心中的理想还是相差太远,眼看着身边有的人一个个走出农村搞起了生意,他也思索着致富的道路。他想到在山西工作时见到的特有的矿产——煤炭,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煤炭的重要供给地之一,而且煤炭在山西当地价格便宜,如果运到河北平原地带,每吨就相差七八十元,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经销煤炭肯定能赚钱,可是在河间只能靠公路运输,成本高。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亲戚介绍他到泊头去发展,在泊头可以凭借铁路运输降低成本,于是杨树森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家迁往泊头。

1984年10月1日,对杨树森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在泊头市区东部的104国道边,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杨树森的“泊头市煤炭经理部”开张了。鞭炮声也引来围观的人们,人们小声议论着,脸上现出怀疑的神色,望着悬挂门上方的牌匾,杨树森心里又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终于有了一摊自己的企业,担忧的是自己的这个买卖能不能长久。当时在泊头市经销煤炭的都是国营企业,实力雄厚,私人经销煤炭的就自己一家,而自己手里仅有的几万元资金还是从朋友亲戚那里东挪西凑借来的,人们习惯了计划经济下的买卖,对自己经销的煤炭质量会认可吗?会不会被这些国营煤场挤跨?然而他的这些担心很快就消失了,煤炭经理部开张没有一个月,他购进的第一批60吨焦炭就卖完了,一算账,除去雇工的工资和成本、铁路运输费用,净赚4000多元。很快,杨树森又到山西购进了两车皮120吨焦炭,一个冬天下来,人们的眼光由半信半疑变成了赞许,大伙儿都说买老杨的焦炭便宜,质量又好,而他每次进货的数量也由最初的百十吨变成了五六百吨。第二年,就连东光、孟村、南皮的一些炼铁厂也都开着车到他这里来买煤炭。

说到这里,杨树森老人露出自豪的神情,他深有感慨的说:机会只会降临到那些勤奋者的头上,别看当时发展很快,每次出差购货也辛苦的很呢。创业初期,杨树森通过在山西的朋友找到太原煤炭气化公司购货,当时煤炭气化公司主要面向一些大中型冶炼企业,对他这种小规模的经销商根本看不上眼。他就拉着朋友托人找关系,终于,公司答应供货。第一批煤炭卖完后,紧接着又购第二批并且数量不断增加,公司这才对他的销售能力刮目相看。以后,杨树森再到公司购买焦炭一路绿灯。为了节省开支,杨树森每次到山西出差,旅行包里总是捎上一块塑料布,他坐火车从不买卧铺票,在火车上困了,就把塑料布铺倒座位下,然后躺在塑料布上休息,下了火车后10多公里的路程他都舍不得乘车,总是徒步而行。就是凭着这种吃苦的精神,到1988年左右,他的煤炭经销部已经拥有员工30多人,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每年为国家纳税20多万元,成为泊头市煤炭经销行业的老大。

1989年,杨树森的焦炭业务量不断增加,客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泊头周边县市,就连石家庄、济南、青岛的一些大中型钢厂都与他有了业务往来。而铁路运输的车皮也越来越紧张,这时,杨树森想到了一个新的运输方式:自己购买火车皮专门运输煤炭。可是自己又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他找到自己的业务户——石家庄钢铁厂,在他的游说下,石家庄钢铁厂出资200万元,他自己出资200万元,共同投资400万元,经铁道部、太原铁路分局批准,在铁道部株洲车辆厂购买了45节火车皮,喷上“泊头市煤炭经理部自备车”字样,专门从煤炭部和山西省合建的“太原煤炭气化公司”装焦炭运往石家庄、济南、青岛等大型钢铁厂。一个县级市的私人煤炭经理部,自己购买火车运送煤炭,驰骋在东西南北的铁路运输大动脉上,一时轰动,成为铁路沿线上的一个大新闻。熟悉他的人都说:杨树森发大财了,自己买了火车卖焦炭。直到1994年,杨树森才把这45节火车皮卖给了石家庄钢铁厂。据说当时在全国私人购买火车皮的只有他一人。杨树森成了运输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杨树森真的发家了,发了家的他做事更加出人意料。

1991年,泊头市文化局兴建图书馆,缺少资金,杨树森听说后毅然捐出20万元,在当时万元户就是人们心中的神话,20万元就是天文数字。泊头市委、市政府为此给杨树森赠送了牌匾,图书馆落成仪式上,杨树森同当时的市领导闫兴华、张玉良、刘增芹共同剪彩。同年,杨树森获泊头市市长特别奖,并被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授予“双文明先进代表”荣誉称号。

1992年,杨树森又把目光瞄准了北京市的出租行业,投资200万元,购买了35辆出租车,在北京建起了“北京兴达汽车出租公司”,开了泊头人在北京从事出租车行业的先河。

1992年,在泊头市政协领导牵头下,杨树森成立了由62家股东合资的首家“三胞联谊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三胞指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杨树森出任董事长,经销生铁、焦炭、梨枣等泊头市特色产品,使泊头市鸭梨扬名海内外。

当年杨树森参军时,部队首长曾说:收下他吧,这个孩子到哪里都错不了。时间证明了一切,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如今,杨树森老人已经不在了,但他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带给我们的思索却永远不会结束。

作者:高永军,男,沧州市作协会员,有数百篇通讯、几十篇随笔、小小说发表于各级报刊,曾获河北省新闻二等奖,沧州市新闻一等奖。在2020年7月份、8月份全国360个人图书馆散文主题征文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一等奖。

热门图片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