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于晋祠西11公里处,560年(北齐皇建元年)兴建 天龙寺,山以寺得名。天龙山胜迹,首推石窟艺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天龙山山势险峻,奇峰兀立,沟壑深邃,山路回转,松柏相拥,葱郁苍翠,有蟠龙松、凤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参天松等珍稀古树,风景十分秀丽,气候凉爽宜人。其人文景观,除天龙寺和天龙山石窟外,还有漫山阁、白龙洞、龙潭灵泽、高欢避暑宫、关帝庙、观音塔等。据明嘉靖《太原县志》记载:“此山松柏青翠,林木葱茂,既有天然之生成,复有人工之修饰。胜境之佳,在环省诸山中实属罕见。”早在明代就有“天龙八景”之美称,即:崇山环翠,佛阁停云,高欢暑宫,龙潭灵泽,虬柏蟠空,鼎峰独峙,柳跖旗石,石洞栈道。
经过近1500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天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人文景观,现存有石窟、古建、墓塔、雕塑、壁画、碑刻等历史遗存100余处,是太原地区保存东魏、北齐、隋唐时期地上文化遗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是反映晋阳文化和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弥足珍贵的重要实物载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山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尤以石窟艺术著称。这些瑰丽的石窟,传递着自然的力量,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为我们呈现出一部石窟演变史、佛教艺术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景区主要由东、西峰石窟区,寺庙区,观音塔区,千佛洞区,柳跖沟以及南山的香炉峰区域构成。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呼应。
天龙山东西两峰间有千仞绝壁,著名的天龙山石窟就开凿于崖壁间。天龙山石窟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成为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特别是其中的唐代造像,世称“天龙山样式”,代表着唐代石窟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佛教造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站在石窟前向下瞭望,颇有“忽见鸟飞山谷起,始疑身在半空中”的感受。石窟前原有栈道在绝壁间,旧时为僧人礼佛禅修方便上下而修葺,称为“石洞栈道”,每逢雨后栈道下面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也为天龙八景之一。前人有诗云:“绝壁才通一栈悬,俯看蛟穴鼓重渊,断碑剥落岩前石,古洞云深不计年”。
天龙山柳子沟一年四季平均温度比市区低5—7摄氏度。夏秋两季山中流淌着溪流和瀑布,深冬和初春时间,雪水和溪流汇聚起来,到低于零摄氏度的地表后与岩石冻结,形成了晶莹剔透、洁白壮丽的冰瀑、冰挂,蔚为壮观。
小小的溪流结成一条宽阔的冰河,占据了整个沟底,墙上地下形成一个魔幻的冰世界。仿佛进入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放眼望去,沟内清幽绝俗,两岸悬崖壁立,碧空如洗,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反射出耀眼斑驳的光影,伴着苍松翠柏,银色冰雪,地净尘绝,美不胜收。
如今天龙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通过现代科技,重现天龙山石窟的盛况。让天龙山流失海外百年、天各一方的造像数字复原,虚拟合体,再现天龙山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